2012年12月11日

小儒致知/ 氣論一:什麼是氣?

在“小儒格物”一文中,小儒解釋了學儒爲什麽要“格物”?
“格物”是爲了要找到真理。在儒門裏,找到真理就叫“致知”。自然,人們通過“格物”而找到真理,這個過程在儒門裏就叫“格物致知”。
凡是讀過“小儒格物”的讀者都已經知道,小儒通過格自己的衣服,格出了一個“虛實的存在”。這就是儒家找到的真理。找到這個真理後,人們就會知道,原來唯物主義是錯的。因爲唯物主義認爲物質是宇宙唯一的存在,除此而外,宇宙就再沒有其他了。而儒家卻能進一步看到,存在是虛實的存在,物質爲實的存在,空間爲虛的存在,二者都是真實的存在,不能只講一個,不講一個。
通過“格物”,小儒還進一步認識到,虛實統一在任何物體的結構與事件中,並不是只存在於小儒的衣服中,因而,人們對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可以通過“格物”而進行分虛實的工作。通過“分虛實”,人們會發現,實的存在具有變幻的性質,而虛的存在卻有不變的性質,不變的比起會變的來,就顯得更真實。既然如此,人們考察宇宙萬事萬物時,就應該首先把注意力放到上,以便能更進一步瞭解宇宙真理。
爲了便於把虛空作爲獨立的、真實的存在來考察,人們就給它一個特殊的名字:
這樣,“氣”就來了。

這一東西,凡是受過現代科學教育的知識份子看起來很神秘的,不好理解。
爲什麽會這樣?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西方人不懂“氣”。現代科學是西方人發明的學問,自然,科學家都是不懂“氣”的。龍生龍,鳳生鳳,老鼠教的會打洞。這沒辦法。再聰明的人,只要接受了現代科學教育,西方人的無知就會進入潛意識,腦袋就會被唯物主義的偏見給框往,任憑羸豕踟躅也跳不出這個框。這時,有人跟他說有“氣”,他就會氣得不行,能說得出“氣代表著中國的神秘主義”已經是客氣的了。
當然,科學家們也研究“氣”。在他們的研究裏,他們會把古書裏幾十種有關“氣”字的不同寫法與用法一股腦混在一塊兒,湊成個拼盤端上來,讓人不知他想要的“氣”究竟是哪一塊。拼盤做得越大,他們的學問也就越大,讀者的糊塗也就越大。這就是今天專家教授們用科學方法做的傻事。
其二是現代中國社會出現一種人,叫“氣功師”。這群人有意無意地誇大其辭,把“氣”神秘化,從而使許多人認爲,是一種與氣功師身上表現出來的特異能力聯繫在一起的神奇超能量。這就把原來清楚的事情弄亂了。其實,這些氣功師對“氣”大多也就是半通不通。而正因爲半通不通,他們才有空間對“氣”任意發揮。可以這樣說,在中國,真懂“氣”的不會是氣功師,比如氣理論的發明者孔子、老子等,都不是氣功師;氣功師大多不懂“氣”,因爲懂“氣”最終懂在理上,而懂理的人大多不必或者不願做氣功師。
聰明的讀者要想懂“氣”,不必去跟那些學者教授浪費時間,無論他被吹成多大的國學大師,讀他們的書讓人越讀越糊塗;也不凡浪費精力去跟氣功師鑽牛角尖,要想知道“氣”,擡頭看看天便是。凡是看不見的就是“氣”,凡是看得見的就不是“氣”。

現在讀者明白了,儒家講的“氣”就是“天”,也叫“太虛”,在《周易》裏叫“乾”。而無論是叫“天”也好,叫“乾”也好,叫“太虛”也好,就是一個東西:“氣”。這些不同的名詞雖然同指一個東西,卻還有各自不同的含義。叫“天”講得遠,叫“乾”講得專,叫“氣”則可遠可近也可專。正因爲“氣”有如此好處,所以中國的智者們一講到虛體,就都喜歡用“氣”這個詞。從遠講,宇宙空間爲“太虛之氣”,儒家喜歡講;從近講,房子的空間爲“屋內之氣”,風水先生喜歡講;從專處講,人體內的空間爲“人體之氣”,醫生喜歡講,如“胃氣”、“腎氣”等等。
現在,應該可以爲“氣”這個詞下如此的定義了:“氣,體之充也”。
這個定義並不是小儒下的,而是孟子下的。它是目前爲止對“氣”的最好定義。宇宙之體充的是“太虛之氣”,樓房之體充的是“樓房之氣”,人體充的是“人體之氣”,動物之體充的是“動物之氣”,植物之體充的是“植物之氣”,病菌之體充的是對人體有害的“邪氣”等等。這是從實處講,如從虛處講,銀河系充的是“銀河之氣”,太陽系充的是“太陽之氣”,一篇文章充的是“文氣”,一個城市充的是“地氣”,一個民族充的是“氣節”,一個國家充的是“民氣”等等。宇宙萬物,只要是有體的,無論是虛是實,體內充的都是“氣”。

知道了儒家所講的“氣”是什麽,就能明白在這一問題上儒家與科學家有何區別。
凡是在學校裏受過科學教育的人都知道,有一種東西叫“空氣”。儒家所說是不是“空氣”呢?
嚴格說不是。科學家所說的空氣,實際上指的是氣體物質,如氫氣、氧氣、氮氣等。根據科學的劃分,物質的存在形態可分爲固體、液體、氣體三種形態,其中氣體是物質存在的形態之一。正因爲“空氣”是氣體物質,所以科學家們就可以利用工具抓到它們,並能讓它們顯影。從儒家的觀點看,科學的三種形態,無論哪一種都只是“物質”,不是。儒家所說,從相對意義上來說,不是“物質”而是虛空

說到虛空,人們可能會習慣性地會聯想到現代自然科學裏的空間概念。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儒家的虛空,爲什麽不把它說成是時空呢?這樣一來,人們不是更容易理解一些,也更具有現代味道一些嗎?
儒家講的“氣” 不能有現代味道。這並不是有意要人讓受罪,而是擔心現代科學觀念會誤導學人。很明顯,如果把儒家的虛空概念等同于科學家的時空概念,勢必會産生虛的存在實的存在在特徵上的混淆。而虛實一旦發生混淆,宇宙結構就不清楚了。宇宙的結構一旦不清,人們就會迷失生活的方向。
這是因爲,時空一定是具體的,它必須與特定的事物聯繫在一起才有意義。抽象的時空只存在于科學家的觀念中。它實際上只是些計算方法,並不代表著真實存在。比如說時間二維空間三維空間多維空間,這些東西在科學家那裏實際上都是一些計算方法,是些數字或數學公式。至於不可以計算的時空,對於唯物主義者就沒有意義了,科學家們就把它抛去不理會。在科學界裏,這還算是好的態度。至於那些對唯物主義有宗教信仰傾向的科學家們,他們乾脆否認一切他們不能計算的東西的存在。他們常說的,“科學只承認能夠定量分析的事物”。
西方科學裏也有一些觀念講定量分析,諸如人們經常能聽到自然哲學家們講時間上無限,空間上無窮之類。這些說法並不代表著理論上的深奧,而只是事實上的沒有意義。實際上,人的腦袋不可能想象無限是怎麽回事,無窮又是怎麽回事。也就是說,人的大腦實際上不具備認識無窮、無限的能力。時間上無限,空間上無窮的說法意味著不可知,或者乾脆說無知。正因爲此,現代西方科學界就主張用認爲宇宙相對有限的“相對論”,來校正講時間無限,空間無窮的西方古典自然哲學帶來的認識上的混亂。
之所以會有無限時間無限空間這類的混亂,是由於自然哲學濫用了時空概念的結果。從根本上說,這一混亂表現的是唯物主義者試圖用其很狹隘的自然觀來囊括整個宇宙的嘗試。因爲時空本來就是的,而它又被科學家們定義爲物質存在的形式,這就不能自圓其說了。在時空上講宇宙,宇宙必然只能是物質的,但卻是不真實的。

考察了一番“時空”概念後,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這一概念。這時,相對於科學觀念,人們可以看出的一個基本特徵:不具有時空特性。或者換句話說,對“氣”不能進行定量分析。這一點是我們認識時首先要把握的要點。正是在這一點上,儒家與科學家針鋒相對。科學家認爲不能定量分析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或者是無意義的,而儒家認爲,恰恰是科學家認爲無意義的東西是最有意義的,科學家認爲不存在的東西是最真實的。
實際上,不具有時空特性這一點,在這個字裏已經包含。中國古代智者觀察自然時,取法於雲氣層叠,可以自由流散,既沒有固定的形狀,也沒有固定的體積,歸納出這一概念,以此來標誌氣”不以時間和空間爲依據,並用它來表述虛空的存在。宋儒張載說:天混然一物,無有終始首尾。天即氣,氣即天張載講的“混然一物”,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不存在時空特性之物”。
    “不具有時空特性這一點,就我們現代人來說也並不是很難認識。
    我們可以這樣看,宇宙對人們的清楚度與一個人的周圍環境對這個人的清晰度,其性質是完全一樣的。也就是說,假如我們能夠放大自己,讓自己站到銀河系裏去看銀河,其清晰度一定跟人們站在花園裏看花一樣。
    比如我們面前的這個花園,從無到有,後來又被鏟平了,它的存在恰好可以用時空概念來記錄。而這個花園周圍的虛空,無論花園存在還是不存在,或者以後又在花園的地皮上蓋起樓房,它都不在乎。它始終是那樣的虛無,而又始終存在著,讓人沒有辦法用時空概念去測定它。
又比如,一個箱子沒有裝東西以前,裏面裝著的是。當我們把鎖到箱子裏時,大概可以用時空來測量了吧?其實也不行。先說空間吧。實際上箱子裏的還是通過箱子壁上的無數細密的小孔,與外部廣垠的宇宙空間連在一起。再看時間。當我們把這個箱子裝滿東西時,原來的就消失了。從有到無,大概可以用時間來計算了吧?也不行。因爲不是真正的消失了,而只是轉化成東西的存在形式。當人們再把放進去的東西拿出來時,原來的又出現了。
小儒說它轉化爲東西的存在形式,或者說它變成了物體的時空了,是因爲人們不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到原來這個箱子裏的。它既沒有被壓縮,也沒有被擠到外面去了,而只是變掉了。而當具體事物消失時,它又變回來。
這一東西,人們是不能把它拿掉的。不是氣體物質,而是作爲虛空存在的氣體是可以被抽掉的,而作爲空間的是抽不掉的。當我們用抽氣機把箱子裏的氣體抽掉,箱子裏面就形成真空。這就是說,你越想要拿掉它,它就存在得越真實,所以叫真空
這時,只要這個箱子不變形,不被外部的大氣壓力壓垮,這個箱子裏的虛空就始終以原來的樣子存在著。那怕就是在真空狀態下,當我們又把箱子裝滿時,也一樣消失。
這箱子裏的既能消失又能出現,而且不隨著時間蝕食箱子而被蝕食掉,這些特點都說明這箱子裏的不具有時空特性。
時空是物質的特性,不是的特性。從物質存在這一角度看,無論是宇觀的巨大天體,還是微觀的粒子,都只存在于具體時空中,因而物質是可以被觀察的。而從的存在這一角度看,因爲其不具有時空特性,則不可被觀察,但卻能被感知。

認識到這一層,就認識到中國文化裏的核心問題。講中國文化不講,進一步說,講“氣”不講感覺,都只能講到皮毛,講不到本質。整個中華文明,就是跟著感覺一步步走出來的或者說走的是一條“氣路”。


小儒晏新明壬辰年寫於於法蘭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